2024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.8万辆和1286.6万辆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0%。
截至2024年底,我国连续10年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的世界第一。
2025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入相对高质量的发展阶段,产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合作,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。
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.31万亿元人民币。
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体现科技优势,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技术主导将加速赋能汽车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服务等全流程,高阶自动驾驶加速落地,具体发展趋势如下:
一是多能源形式并行。
纯电、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动力等多种动力形式将继续并行发展。
其中,增程式动力车型市场将继续增长,且2025年将有更多新玩家进入该赛道,竞争将更加激烈。
二是智能化加速。
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作为智能化载体,在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等领域持续创新,大模型等技术将进一步普及。
三是技术创新推动市场。
快充技术方面,快充技术将进一步普及,降低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。
电池技术方面,磷酸锰铁锂电池、46系大圆柱电池等创新性技术将继续应用,提升电池性能。
四是市场竞争加剧。
随着更多新玩家进入市场,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,尤其在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。
五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。
我国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将继续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,推动产业升级和市场增长。
六是消费市场下沉与多元化。
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向低价位段倾斜,满足更多基础出行需求的消费者。
图|特斯拉
02 人才洞察
2025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在政策支持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,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。
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,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、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,具体如下:
一是企业招聘规模扩大和招聘渠道多元化。
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约25%,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(如上海、深圳、合肥等)。
传统车企、新势力造车企业、零部件供应商及科技公司均加大招聘力度,尤其是研发和技术类岗位。
除了传统的招聘平台,企业更多通过行业峰会、高校合作及社交媒体吸引人才。
二是人才供需方面。
2025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,表现在:
高端技术人才(如电池研发、智能驾驶工程师)供不应求,而基础岗位(如生产线操作员)则相对饱和。
一线城市人才竞争激烈,二三线城市因产业布局加速,人才需求增长迅速,但吸引力相对不足。
三是热招与紧缺岗位方面。
从2025年第一季度人才招聘数据来看,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招与紧缺岗位仍是以“技术研发类岗位“为主,如:
智能驾驶工程师、电池研发工程师、车联网与车载系统开发软件工程师、高级算法工程师(深度学习、计算机视觉等)、电池材料科学家等。
四是人才流动性方面。
2025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流动主要表现为:
第一,行业内部流动频繁,技术人才在传统车企与新势力造车企业之间流动加剧,尤其是智能驾驶和电池领域。
第二,跨行业流动增加:互联网、消费电子行业人才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迁移,尤其是软件开发和AI技术人才。
第三,海外人才回流: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,更多海外留学或工作的人才选择回国就业。
五是人才画像方面。
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仍是以高学历、年轻化和国际化复合人才为主,企业竞相吸引精通电动化、智能化技术等顶尖人才,以及来自电气工程、数据科学、系统集成等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。
图|百度图库
03 薪酬报告
2025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市场呈现供需两旺但结构性失衡的特点,高端技术人才和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。
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键核心岗位、高端技术岗位等整体薪酬涨幅显著,年增幅约15%-20%;而基础岗位薪酬增长平稳,年增幅约5%-8%,具体岗位/职位薪酬情况如下图:
备注:以上年薪以一线城市为参考。
素材|任仕达、kimi、deep seek等
编辑|聚小仕
联|系|我|们